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埋瘗
右议者引古者贵祖命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又埋虞
主于庙门外之道左以为比𩔖彼主命币玉者既反告
则无所用矣彼虞主用桑者既练祭则无所用矣不忍
亵渎故敛而藏之彻而埋之岂如栗主依神虽庙毁而
常存之制哉此其不可也况两阶之问与门外道左皆
祖庙也今则下瘗于子孙之庙于理安乎此其又不可
也以前谨具周汉太祖居东向魏晋以下虚东向并贞

元八年十一月两度会议一十八状内夹室等五家不
安之说如前谨录奏闻
贞元七年 太常卿裴郁
上言商周以契稷为祖上无馀
尊故合食有序汉受命祖高皇帝故太上皇不以昭穆
合食魏祖武帝晋祖宣帝故高皇处士 (第 28b 页)
 年晋县公十一年徙封中山
清源县公王嗣忠海宾子开元中封清源县男天宝四
 载晋县公
翼城县公裴胄先开元中封 河东县公裴郁
隋永福公世莭曾孙
太原县公王鉷天宝十载封 (第 13b 页)
 七载八载十载皆以岁丰遣官分祭岳渎
五载诏封中岳为中天王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


六载诏封河渎为灵源公济渎为清源公江渎为广源
公淮渎为长源公令所司择日差使告祭
七载封昭应山为元德公
八载封太白山为神应公其九州镇山除入诸岳外并
宜封公
十载封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
北海为广泽王封沂山为安东公会稽山为永兴公岳

山为成德公霍山为应圣公医无闾山为广宁公
肃宗至德二载敕吴山宜改为吴岳祠享官属并准五
岳故事
上元二年改封华山为太山华阴县为太阴县
德宗贞元二年诏 太常卿裴郁
等十人各就方镇祭岳
渎等旧礼皆因郊祀望而祭之天宝中始有遣使祈福
之祠非礼之正也
 太常卿董晋奏五岳四 (第 21b 页)
  两姓之庙也此唐世典礼之大失而当时无一人
  言者君好谀而臣献謟故虽以他人为祖而终不
  得知又况其馀乎
德宗贞元七年 太常卿裴郁
奏曰国家诞受天命累圣
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世数既近在三 …… (第 37b 页)
 之尊而禘祫之时暂居昭穆屈已以奉祖宗可也乃
 引晋蔡谟议以献祖居东向而懿祖太祖以下左右
 为昭穆由是议者纷然贞元十七年 太常卿裴郁

 以太祖百代不迁献懿二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非
 是请下百僚议工部郎中张荐等议与真卿同太子 (第 39a 页)
请依晋蔡谟等议奉献祖神主居东面之位自懿祖太
祖洎诸祖宗遵左昭右穆之列贞元七年 太常卿裴郁
奏曰禘祫之礼殷周以迁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
有序尊卑不差及汉高受命无始封祖以高皇帝为太
祖太上皇高帝 (第 11a 页)
既乖尤失礼意固不可行也
贞元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太常卿裴郁
奏曰禘祫之
礼殷周以迁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
差及汉高受命无始封祖以高皇帝为太祖太上皇高 …… (第 11b 页)
懿二祖所安之位
请下百僚博采其议其时礼仪使颜真卿因是上状与
臣议异臣议未行伏见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诏下
常卿裴郁
所奏大旨与京旧议相合伏以兴圣皇帝则
献祖之曾祖懿祖之高祖夫以曾孙元孙祔列于高曾 (第 19a 页)
 宋 王溥 撰
  缘庙裁制下
贞元九年九月制昭德皇后庙神座褥改用紫初昭德
庙褥出自禁中因以赭黄至是 太常卿裴郁
奏请九室
神座褥并请用昭德色上谓以尊后卑不许十二月太
常博士韦彤裴堪等议曰谨按礼经前代故事宗庙无 (第 1a 页)
十一日以宫城喧呼亏于)
(宿敬又近章敬寺恐神灵不安诏有司于浐水东择地/移之其年七月二十一日遣太常少卿 裴郁
致祭告移)
(之/)四年四月诏有司自开元以来升风师雨师为中祀 …… (第 10a 页)
年八月诏 太常卿裴郁
等十人各就方镇祭岳渎等旧
礼皆因郊祀望而祭之天宝中始有遣使祈福之祀至
德中又加西岳金天王中岳中天王及 (第 13a 页)
凤凰原是日废朝上御南望春宫临祭令中使宣吊于
柩车文武常参官皆素服送至长乐坡哭拜于路时
常卿裴郁
草仪发引令式书隔品致敬之文乃请宰臣
及二品已上官者哭而不拜礼官失也
十一年十一月敕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 (第 16a 页)
 仪使颜真卿议曰太祖居百代不迁之尊而禘祫之
 时暂居昭穆屈己以奉祖宗乃引蔡谟议以献祖居
 东向而懿祖太祖以下左右为昭穆贞元十七年
 常裴郁
议以非是请下百寮议工部郎中张荐议与 (第 34b 页)
 唐常衮撰张少悌正书大历九年(京兆金/石录)

唐肃宗女和政公主碑
 唐颜真卿撰吴通微行书大历十一年(京兆金/石录)
唐汝州刺史萧淑墓志
  唐裴郁
撰吴通微书大历十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梓州刺史杜济碑
 唐颜真卿撰并正书大历十二年十一月(金石/录 (第 24a 页)
酉,以河中尹王囗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九月,宥吴少诚。驸马都尉郭暧卒。义成军节度使卢群卒。丙午,前 太常卿裴郁
卒。戊辰,以左丞李元素为滑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庚戌,贬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余庆
而享于德明庙,是乃分食也,岂谓合食乎?名实相乖,深失礼意,固不可行也。」

贞元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太常卿裴郁
奏曰:「禘、祫之礼,殷、周以迁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及汉高受命,无始封祖,以高皇帝 ……所安之位,请下百僚博采所疑。其时礼仪使颜真卿因是上状,与京议异,京议未行。伏见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诏下 太常卿裴郁
所奏,大抵与京议相会。伏以兴圣皇帝,同献祖之曾祖,懿祖之高祖。夫以曾孙祔列于曾、高之庙,岂礼之不可哉
贞元六年,领考功事,定百吏考绩,黜陟公当,无所畏避。右司郎中独孤良器、殿中侍御史杜伦,各以过黜之。 尚书左丞裴郁
、御名中丞卢绍,比皆考中上,宗儒贬之中中。又秘书少监郑云逵考其同官孙昌裔入上下,宗儒复入中上。凡考之
祖宗可也。」乃引晋蔡谟议,以献祖居东向,而懿祖、太祖以下左右为昭穆。由是议者纷然。

  贞元七年, 太常卿裴郁
议,以太祖百代不迁,献、懿二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非是,请下百寮议。工部郎中张荐等议与真卿同。太子左庶
    世节,隋营州司马、永福公。 玄本,梁州都督,袭永福公。                

      知久,宜芳令。 安期,汾州司马。 后己,济源令。 郁,太常卿, 河东县公。
         

            邠,少
失实,内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至宗儒,黜陟详当,无所回惮。右司郎中独孤良器、殿中侍御史杜伦以过黜考, 左丞裴郁
、御史中丞卢佋降考中中,凡入中上者,才五十人。帝闻善之,进考功郎中。累迁给事中。十二年,以本官同中书
合也。有如别享德明,是乃分食,非合食也。」时议者举然。于是还献、懿主祫于庙,如真卿议。

贞元七年, 太常卿裴郁
上言:「商、周以卨、稷为祖,上无余尊,故合食有序。汉受命,祖高皇帝,故太上皇不以昭穆合食。魏祖武帝,